警營中的信息化尖兵——記應城市第五屆“十佳科技人才”、市公安局情報研判民警樊軍
警營中的信息化尖兵
——記應城市第五屆“十佳科技人才”、市公安局情報研判民警樊軍
陳喜華 張建華
樊軍,男,中共黨員,1996年警校畢業到應城市公安局刑偵大隊工作至今,現任刑偵大隊副大隊長。參加工作以來,樊軍同志牢記“立警為公、執法為民”宗旨,憑借著不屈不撓的毅力和鉆研精神,在情報工作和信息化技能應用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成為應城市公安局刑偵信息化工作的一名尖兵。他掌握的公安大數據平臺不僅成了公安機關追捕逃犯、偵察破案的千里眼、順風耳,而且還充當了社會管理和服務經濟的定海神針,其作用常常讓人嘆為觀止、大加贊賞。
一、同事眼中的“癡人”
年屆四十有六的樊軍在警察隊伍中既是那種板凳坐得十年冷的平凡之人,又是那種“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非凡之人。參警近30年來,他在刑偵這個崗位上就沒“挪過窩”,1996年樊軍從警校畢業,到應城市公安局刑事偵查大隊當上了一名偵查員,在偵查辦案的過程中他不僅嘗到了刑事警察的艱辛和苦頭,而且還深深地體會到了尋找線索、尋找證人尤如大海撈針的難處,更為尷尬的是案件雖然破了,但犯罪嫌疑人遲遲不能抓獲歸案的困惑。對此樊軍在苦苦的思索中逐步開始了大數據的收集積累工作,并且小有收獲。為此,市局領導發現了他的這一愛好和優點,并揚其所長,在當時條件較為困難的情況下為其配備了一臺專用電腦。2008年又讓他擔任了刑警大隊綜合中隊中隊長,使其能夠專司其職,發揮特長。自那時起樊軍就一頭扎進了大數據的整理和平臺的搭建工作,截止目前僅應城市域的大數據就收集了近億條,他成了應城公安系統大數據的活電腦,無論是偵查破案還是基礎管理,也無論是服務經濟還是今年的疫情防控工作,他的大數據都發揮了無與倫比的作用。根據他的工作特點和作用,2014年市公安局為其專門設立了合成作戰室,2015年湖北省公安廳為其授牌“樊軍情報研判工作室”,獲得這一殊榮的全省僅有10人,孝感唯有他一人。這都是他孜孜不倦恒心求索的結晶,殊榮的背后,是他愧對父母和妻兒。由于他舍小家顧大家,把本職工作看得高于家庭、高于生活,所以他成了同行們眼中的癡人。
二、同事心中的“奇人”
如今已是刑偵副大隊長的樊軍,他的情報研判工作室卻僅他一人,看似光桿司令,但他在偵查辦案中所發揮的作用卻是一群人無法替代的。他在全局公安工作中獨辟蹊徑,屢建奇功,往往出其不意、出奇制勝。2019年,公安部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聲勢浩大的“云劍”行動,應城所列60余名網上在逃人員中,由他個人通過大數據平臺分析研判而落地抓捕的達20余人。因為有了科學的思維,又運用了科學的技術,使用了科學的方法,樊軍的工作就好比插上了科學的翅膀,遨游在漫無邊際的網絡世界。他的工作總讓人耳目一新,當辦案民警在偵查破案過程中出現“山重水復疑無路”的時候,借助樊軍之力總能夠輕而易舉地出現轉機,讓辦案民警獲得意外的驚喜。網上在逃人員張某于2004年侵占公司財務數十萬元,十余年間尤如人間蒸發。武漢市公安機關在久抓不獲的情況下前來應城求助,樊軍接手后迅速研判得出結論:張某使用了胞兄的身份證,并持有廣東的手機號碼潛藏在四川省一個偏僻的縣城南江縣境內。辦案民警根據樊軍提供的線索立即趕赴南江縣在一超市內準確無誤的將人抓獲。在情報信息研判中,樊軍擁有一雙“慧眼”,總能從數以千萬計的數據中覓得蹤跡,發現目標,而且定位準確,當別人苦思冥想,踏破鐵鞋無覓處時,他卻不動聲色、不事張揚,手握鼠標,眼盯電腦,在虛擬的網絡上輕而易舉地完成任務,屢出奇招,屢創奇跡。因此,他在同事們心中成了奇人一個。
三、同事身邊的“牛人”
實際生活中的樊軍是那種不善言辭,甚至是有點木訥或外表看起來十分低調的人,但他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在業界同行中卻是一個專業素質很“?!钡娜?。他刻苦鉆研,持之以恒,無師自通,自學成才?,F在他的專業知識已達到了專家級水平,不僅常常被請到偵查一線指導實戰,還被借調到外地公安機關甚至是省公安廳參與協助重大會戰,解決疑難。在今年年初發生的新冠病毒重大疫情防控工作中,他成了協助流調工作的香餑餑,運用他的專業技能不僅省時省力,而且在篩選流調對象中真是一查一個準,一搜一大片,為應城市域乃至外地的疫情防控工作作出了突出貢獻。作為身藏絕技之人,他的“樊軍情報研判工作室”日臻完善,他也常常被請到外地或參與實戰,或作學術交流,時常被湖北省公安廳通知到省會武漢與專家學者進行座談。他在不斷地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中提高了偵查能力。
20余年來,樊軍癡心不改,專攻一行,成就了獨門絕技,成為同事們“眼中的癡人,心中的奇人,身邊的牛人”。
上一篇:陳出新:應城母嬰產業的開拓者 | 下一篇:恪盡職守,勇抗疫情——記應城市城中街道辦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