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大悟縣貧困村柏園村成為“大悟茶葉第一村”——記科技扶貧典型大悟縣綠茶集團公司總經理嚴四毛
3月下旬,剛從俄羅斯考察歸來的大悟縣綠茶集團公司總經理嚴四毛,得知自己當選為2016年全國“老有所為楷模”,而且是十位楷模中唯一的企業家代表,笑著說:“我不是茶商,也不是企業家,我是茶農老嚴!”
“山大水惡,出門就爬坡,富人少、窮人多,有女莫嫁柏園窩。”1998年,在朋友引薦下,嚴四毛偶然來到地處鄂豫兩省交界的大悟縣三里城鎮柏園村。由于自然條件惡劣,人們思想封閉,柏園村300多戶人家守著2萬畝山場過窮日子。
嚴四毛獨自帶著30多萬元資金來到柏園村,承包當時面積不足80畝、漫山遍野雜草荊棘、路不通、電不通、水靠天、只有三間破瓦房的黃龍寺茶場,成立三里綠色天然公司,在這片海拔600米的山區開山興茶,二次創業。一家老少都不理解:你年過半百,家里也不差錢,該在家享享清福,干嘛從孝南跑到兩省交界的大山里種茶!嚴四毛閱歷豐富,他早年種過地、當過偵察兵、擔任過國家干部,還在海南搞地產掘得一大桶金……他喜歡上這里,因為他看到了綠色未來。“第一年產茶僅30斤,第二年把茶園全面整修、施上餅肥、更換茶苗……”嚴四毛從門外漢逐漸變成種茶專家。10年后,嚴四毛在承包的荒山上開發出近700畝成茶面積,逐漸打響“柏園黃龍寺”品牌,常年聘請60多名本地勞力管理茶園,每年春季吸引200多名外地勞力采茶,茶葉畝產過百斤,年創產值5000多萬元,純利潤300多萬元。嚴四毛種茶火了自己,也帶動了鄉鄰,村里村外掀起種茶熱。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村企共建、產業扶貧,是貧困山區脫貧攻堅的有效路徑!”嚴四毛深有感觸地說。在他倡導下,柏園村2011年成立了“黃龍寺茶葉農民專業合作社”,合作社每年免費對茶農進行技術培訓,指導農戶統一種植、管理、采摘、制作、銷售茶葉,提高茶農的組織化程度。
柏園村黨支部書記魏紫仙說:“目前,柏園村農民戶戶種茶,16家茶葉企業爭相落戶,開發茶園面積1.2萬多畝,農民人平年純收入過萬元,村集體年純收入達35萬元,成為大悟茶葉第一村。”“要做大做強茶產業,走國際化貿易路線,提升脫貧攻堅實效。過幾個月,咱們的茶葉將出現在俄羅斯人的茶杯里!”嚴四毛介紹說。2016年,大悟縣綠茶集團公司聯合6家茶企,組建了孝感紅貢茶有限公司。今年3月,孝感紅貢茶有限公司正式簽訂2017年對俄銷售600噸紅茶協議。(大悟縣科協 曹漢家)
上一篇:幸大玉:守土增收種西瓜 | 下一篇:農業科技工作者的桃園夢 |